楚雄师范学院计算机与智能技术学院(简称计算机学院)起源于1993年在云南省州市高校中率先开办的原楚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应用专科专业,1996年组建成立计算机科学系,2014年改名为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年合并组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25年7月重组成立计算机与智能技术学院,并与(中电科)普科未来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数智现代产业学院”。
学院于2001年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本科专业,2007年开办网络工程本科专业,2014年开办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2020年开办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2025年开设人工智能教育、无人机与智能网络两个微专业。学院以“课程、师资、教材、测试、就业”为核心,构建特色专业群,师范与应用型专业建设成效显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云南省优势特色专业,2023年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计算机网络”课程入选云南省“双一流”课程建设,并推荐至国家级。学院历经三十余年建设发展,现已形成学科门类较为齐全,以非师范专业为主协同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院现有教职工44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7人,高级职称占比57%;博士3人,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超90%。拥有云南省高校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科技创新团队,汇聚云南省“兴滇英才”青年人才、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楚雄州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等高层次师资,硕士生导师3人,云南省高校优秀辅导员称号1人,学院荣获“教书育人先进集体”“云岭先锋党建带群建示范点”创建单位。
学院2003年申报“安全主动网络执行环境的研究”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实现学校国家级科研项目零的突破,成为省内第二所获计算机学科国自科立项的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校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A类),学院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及教研项目百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得一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科研成果多次获得云南省和楚雄州科学技术奖励。学院拥有省部级科研平台6个,有云南省高校大数据分析平台构建与技术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智能感知与计算重点实验室、网络与分布式系统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民族教育信息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研究所、云南省计算机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联合研究基地等,楚雄州专家工作站2个,实习实践基地26个。
学院注重内涵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人才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国家级竞赛中屡获佳绩。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省级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6项,连续突破学校无金、银奖记录。全面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助力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获准立项4项,1人获“楚雄青年创业州长奖提名奖”,就业创业工作获先进集体二、三等奖各1次,获“征兵工作先进集体”,“第二课堂先进集体”“青年大学习先进集体”“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社会实践活动成绩斐然,有2支团队、10名同学获团中央表彰,活动情况在国家级权威媒体上广泛报道,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学院深入推进校地、校企、校校合作,深度参与地方数字经济建设,积极为地方提供科技服务和智力支持,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社会服务。
(数据更新日期:2025年9月10日)